个人概述
成孝刚(chengxg-vision.github.io),男,中共党员,博士,硕导,副教授,信号与信息处理专业,入选省级“百人计划”和“南京市公安科技创新领军人才”。先后毕业于东南大学、南京大学。2016年至2019年先后在瑞典皇家理工学院电子与计算机学院(KTH EECS)、瑞士苏黎世联邦理工学院计算机视觉实验室(ETHZ CVL)完成博士后研究。目前执教于伟德bv1946官方网站通信与信息工程学院,担任柔性智能研究所所长。
主要从事计算机视觉及其应用研究,发表学术论文32篇,SCI一区收录8篇;获发明专利(授权)34项;获中国电影电视技术学会科学技术奖一等奖,南京市广播电视科技创新奖一等奖;2014年受聘江苏省科协首席专家(工程师),2015年获伟德bv1946官方网站微课教学竞赛优胜奖,2016年获伟德bv1946官方网站开放课题优秀指导教师,2021年获江苏省公安厅科技强警奖一等奖,2023年获国家公安部科学技术奖三等奖。
担任CCF计算法学分会执委,中国气象局交通气象重点开放实验室特聘专家,全国暖通空调产业技术创新联盟智能化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图像图形学会图像应用与系统集成专委会委员,中国仿真学会建筑仿真专业委员会委员。
近年来,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项,中国博士后国际交流计划派出项目1项,江苏省重点研发计划项目1项,国家工信部软课题1项,产学研横向课题若干项;培养硕士研究生40余名,部分深造读博,其余分别就职于华为、华为海思、百度、展讯、中国移动、中国电信、中国联通、Media Tek、中国邮政储蓄银行、中国银行、南京银行等公司。
先后指导学生获得如下竞赛奖项:1) 2023年第十八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揭榜挂帅”专项赛,全国总决赛二等奖;2) 2022年全国大学生物联网设计竞赛,全国总决赛一等奖;3) 2021年第18届五一数学建模竞赛,省级一等奖;4) 2016年全国大学生物联网技术与应用“三创”大赛,全国二等奖;5) 2015年全国大学生物联网技术与应用“三创”大赛,全国三等奖;6) 2022年挑战杯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校级银奖;7) 2022年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校级一等奖;8) 2021年第七届“北斗杯”大学生科技创新大赛,校级二等奖;9) 2020年第十五届中国研究生电子设计竞赛选拔赛,校级一等奖;10) 2020年“创新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校级二等奖;11) 2016年第十八届“创新杯”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校级一等奖;12) 2016年伟德bv1946官方网站智能互联创新大赛,校级三等奖。
主要学术贡献
学术与产学研主要成绩:(1) 与合作者共同开辟交叉学科子方向,分别为“基于视觉传感的人体热舒适柔性感知方法”和“AI化学家机器人”,并致力于产业化,为“AI+建筑/汽车”和“AI+化学/材料”提供了新的思路;(2) 研发视觉检测终端,在提高生产效率的同时,将员工从“强光下肉眼观测工业不良品”和“垃圾处理的恶劣环境”中解放出来,具有巨大的社会经济效益。结合社会治理实际情况,在公安系统相关部门的指导下,成功研发“基于深度理解的跳桥行为识别系统”,获3项发明专利授权、江苏省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国家公安部科学技术奖三等奖,该系统应用于南京长江大桥,具有良好的社会效益。
主讲课程
模电数电、数字图像处理与图像通信
研究方向:计算机视觉及其应用研究
Topic 1. 基于视觉传感的人体热舒适柔性感知技术
[1]项目: “以人为本”智能建筑的人体热舒适柔性感知;
[2]方法论: 机器学习、深度学习、计算机视觉;
[3]学科交叉:计算机视觉、建筑热环境;
[4]研究动机: 室内热环境按需调节,为“绿色建筑”服务
[5]哲学理念: Thermal comfort through perception;
[6]学术合作: 瑞士苏黎世联邦理工学院、瑞典皇家理工学院、瑞典于默奥大学、美国劳伦斯伯克利国家实验室、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天津城建大学、清华大学等。
Topic 2. AI化学家机器人关键技术(AiRcS)
[1]项目: 螺芴氧杂蒽(SFX)微流自动化制备系统及关键技术研究;
[2]方法论:机器学习、深度学习、计算机视觉;
[3]交叉学科:计算机视觉、化学、材料;
[4]研究动机:将化学家从繁重、重复的化学实验中解放出来;
Topic 3. 雾霾能见度检测与去雾技术
[1]项目: 面向航空安全的雾霾能见度预测研究;
[2]方法论: 机器学习、深度学习、计算机视觉;
[3]交叉学科: 计算机视觉、气象学;
[4]研究动机:降低交通事故;
[5]学术合作:江苏省气象局等。
学术论文
代表作
[1]Xiaogang Cheng, Fei Hu, Bin Yang, et. al. Contactless sleep posture measurements for demand-cotrolled sleep thermal comfort: A polit study. Indoor air, 2022, 32:e13175. (SCI一区,IF=5.8,代表作)
[2]Xiaogang Cheng, Bin Yang, Thomas Olofsson, et. al. A pilot study of online non-invasive measuring technology based on video magnification to determine skin temperature. Building and Environment, 2017, 121:1-10. (SCI一区,IF=7.4,代表作)
[3]Xiaogang Cheng, Bin Yang, Thomas Olofsson, et. al. A variational approach to atmospheric visibility estimation in the weather of fog and haze. Sustainable cities and society, 2018, 39:215-224. (SCI一区, IF=11.7,代表作)
[4]Xiaogang Cheng, Bin Yang, Thomas Olofsson, et al. NIDL: A pilot study of contactless measurement of skin temperature for intelligent building. Energy and Buildings, 2019, 198:340-352. (SCI一区, IF=6.7,代表作)
[5]Bin Yang, Xiaogang Cheng, Alan Meier, et al. Real-time and contactless measurements of thermal discomfort based on human poses for energy efficient control of buildings. Building and Environment, 2019, 162:1-10. (SCI一区, IF=7.4,唯一通讯作者)
[6]Xiaogang Cheng, Shiyuan Zhu, Zhaocheng Wang, Chenxin Wang, Xin Chen, Qin Zhu, Linghai Xie. Intelligent Vision for the Detection of Chemistry Glassware Toward AI Robotic Chemists.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Chemistry, 2023, 1(100016):1-9. (AI化学家机器人代表作)
部分其它学术论文
[1]Xiaogang Cheng, Fei Hu,Limin Song, et al. A Novel Recyclable Garbage Detection System for Waste-to-energy Based on Optimized CenterNet with Feature Fusion. Journal of Signal Processing Systems for Signal Image and Video Technology, 2022.6 (SCI)
[2]Xiaogang Cheng, Bin Yang, Kaige Tan, et al. A Contactless Measuring Method of Skin Temperature based on the Skin Sensitivity Index and Deep Learning. Applied science, 2019, 9:1375. (SCI)
[3]Xiaogang Cheng, Bin Yang, Thomas Olofsson, et.al. A Total Bounded Variation Approach to Low Visibility Estimation on Expressways. Sensors, 2018, 18:392-410. (SCI)
[4]Junpeng Qian, Xiaogang Cheng, Bin Yang, et al. Vision-Based Contactless Pose Estimation for Human Thermal Discomfort. Atmosphere, 2020,11, 376:1-11. (SCI, 唯一通讯作者)
[5]Alan Meier, Xiaogang Cheng, William Dyer. et al. Non-invasive assessments of Thermal Discomfort in Real Time. Comfort at the extremes 2019.
[6]李德志,成孝刚,汪涛,吕泓君. 一种基于有界变分的树叶锯齿特征提取算法研究[J]. 数据采集与处理, 2019, 34(1):167-174. (北核中文,唯一通讯作者)
[7]周凯,成孝刚,谈苗苗. 基于暗通道先验与图像熵的能见度检测[J].伟德bv1946官方网站学报(自然科学版),2016,36(6):90-95. (北核中文,唯一通讯作者)
[8]YANG B., LI X. J., HOU Y. Z., MEIER A., Xiaogang Cheng, et al. Non-invasive (non-contact) measurements of human thermal physiology signals and thermal comfort/discomfort Poses-A review. Energy and Buildings, 2020,224:110261. (SCI一区, IF=6.7)
[9]Bin Yang, Yihang Liu, Pengju Liu, Faming Wang, Xiaogang Cheng, Zhihan LV. A novel occupant-centric stratum ventilation system using computer vision: Occupant detection, thermal comfort, air quality, and energy savings. Building and Environment, 2023, 237(110332):1-20. (SCI一区,IF=7.4)
[10]WANG Y. X., FU M. Y., ZHANG X. F., JIN D., ZHU S. Y., WANG Y. C., WU Z. Y., BAO J. M., Xiaogang Cheng, YANG L., XIE L.H.. Cubic Nanogrids for Counterbalance Contradiction amon Reorganization Energy, Strain Energy, and Wide Bandgap. J. Phys. Chem. Lett, 2022, 13:4297-4308. (SCI一区, IF=5.7)
学术专著
[1]杨斌,成孝刚,王发明,胡松涛. 非接触式热舒适检测原理与应用,建筑工业出版社,2024.
发明专利(已授权)
[1]成孝刚,宋丽敏,钱俊鹏,任俊弛,李海波,一种非侵入式人体热舒适的AI感知方法,2019.01.23申请,2020.11.03授权,中国,发明专利,申请(专利)号ZL201910062196.X,公开(公告)号CN109857175B;
[2]周渝锋,成孝刚,胡鑫涛,许曹鑫,刘晓龙,褚舒畅,张艳彬,一种室内暖通控制方法、系统及介质,2023.12.04申请,2024.02.07授权,中国,发明专利,申请(专利)号ZL202311644580.3,公开(公告)号CN117346285B;(第一发明人为本人指导的硕士生)
[3]陈梦伟,成孝刚,宋丽敏,明峥,朱家祥,杨斌,人体热舒适实时感知和室内环境智能调控方法及系统,2021.08.03申请,2023.04.07授权,中国,发明专利,申请(专利)号ZL202110885733.8,公开(公告)号CN113719975B;(第一发明人为本人指导的硕士生)
[4]钱俊鹏,成孝刚,任骏驰,王庆,邵文杰,李海波,一种基于AlphaPose的热舒适姿态估计方法,2019.09.09申请,2022.08.30授权,中国,发明专利,申请(专利)号ZL201910846904.9,公开(公告)号CN110659594B;(第一发明人为本人指导的硕士生)
[5]邵文杰,成孝刚,宋丽敏,王宏伟,陈梦伟,一种基于改进欧拉放大的分段平稳视频放大方法,2020.12.18申请,2023.01.03授权,中国,发明专利,申请(专利)号ZL202011498692.9,公开(公告)号CN112672072B;(第一发明人为本人指导的硕士生)
[6]胡乐乐,成孝刚,周渝锋,朱磊,胡鑫涛,刘泽众,张艳彬,一种基于图像去雾的中高能见度计算方法及计算系统,2023.07.24申请,2023.10.03授权,中国,发明专利,申请(专利)号ZL202310907452.7,公开(公告)号CN116664448B;(第一发明人为本人指导的硕士生)
[7]朱世远,成孝刚,宋丽敏,王晨昕,解令海,一种面向螺芴氧杂蒽的微流自动化投料装置及方法,2023.07.05申请,2023.10.10授权,中国,发明专利,申请(专利)号ZL202310815250.X,公开(公告)号CN116532046B;(第一发明人为本人指导的硕士生)
[8]朱磊,汪兆斌,成孝刚,高波,倪杰,张博,周渝锋,张衍,高原,皇甫雷萍,汤一江,蔡聪聪,王蓓,章震,胡文波,用于桥侧坠落点孔位信息定位的方法、系统、设备及介质,2023.03.09申请,2023.05.23授权,中国,发明专利,申请(专利)号ZL202310219055.0,公开(公告)号CN115937506B;(第一发明人为本人指导的硕士生)
[9]朱家祥,成孝刚,张博,汪兆斌,高波,倪杰,蔡聪聪,徐风雷,基于深度理解的桥侧坠落行为识别方法,2021.09.16申请,2023.08.11授权,中国,发明专利,申请(专利)号ZL202111088471.9,公开(公告)号CN116664448B;(第一发明人为本人指导的硕士生)
[10]胡斐,成孝刚,汪兆斌,高波,倪杰,张博,汤一江,胡文波,基于Yolo Backbone优化的船舶非法卸砂行为识别方法及系统,2021.09.15申请,2023.09.15授权,中国,发明专利,申请(专利)号ZL202111083015.5,公开(公告)号CN113989693B;(第一发明人为本人指导的硕士生)
[11]耿鑫,成孝刚,吕泓君,王庆,凤亦飞,一种基于暗通道先验的雾霾融合方法,2020.12.18申请,2022.07.22授权,中国,发明专利,申请(专利)号ZL202011498689.7,公开(公告)号CN112598777B;(第一发明人为本人指导的硕士生)
[12]汪涛,成孝刚,李德志,吕泓君,钱俊鹏,任俊弛,李海波,基于改进InceptionV4网络的交通雾霾能见度检测方法,2019.03.04申请,2022.08.23授权,中国,发明专利,申请(专利)号ZL201910160058.5,公开(公告)号CN109948471B;(第一发明人为本人指导的硕士生)
[13]李德志,成孝刚,汪涛,吕泓君,钱俊鹏,任俊弛,基于DenseNet的高速公路交通流预测方法,2018.08.30申请,2021.01.19授权,中国,发明专利,申请(专利)号ZL201811002046.1,公开(公告)号CN109035779B;(第一发明人为本人指导的硕士生)
[14]汪涛,成孝刚,李德志,吕泓君,钱俊鹏,任骏驰,李海波,一种基于图像频谱的交通雾霾能见度检测方法,2018.08.30申请,2022.03.15授权,中国,发明专利,申请(专利)号ZL201811002540.8,公开(公告)号CN109214331B;(第一发明人为本人指导的硕士生)
[15]吕泓君,成孝刚,李海波,李德志,汪涛,钱俊鹏,任俊弛,一种基于深度学习与个性化因子的雾霾能见度检测系统及方法,2018.07.11申请,2022.10.14授权,中国,发明专利,申请(专利)号ZL201810755419.6,公开(公告)号CN109086803B;(第一发明人为本人指导的硕士生)
[16]周凯,成孝刚,李海波,谢世朋,熊健,谈苗苗,基于暗通道先验与最小图像熵的交通雾霾能见度检测方法,2016.04.13申请,2018.08.21授权,中国,发明专利,申请(专利)号ZL201610227754.X,公开(公告)号CN105931220B。(第一发明人为本人指导的硕士生)
[17]王殷浩,胡婧,成孝刚,谢世朋,许艳丽,吕泓君,李海波,一种基于多层矢量图的能见度检测方法,2016.08.25申请,2019.02.12授权,中国,发明专利,申请(专利)号ZL201610726145.9,公开(公告)号CN106408526B;(第一发明人为本人指导的本科生)
[18]杨宇辰,霍南,成孝刚,吴毓双,一种风叶裂痕检测方法,2018.07.31申请,2022.06.17授权,中国,发明专利,申请(专利)号ZL201810856295.0,公开(公告)号CN109035237B;(第一发明人为本人指导的本科生)
发明专利(已公开)
[1]成孝刚,杨斌,宋丽敏,凤亦飞,一种睡眠热舒适度感知方法及系统和空调控制方法,2020.12.31申请,中国,发明专利,申请(专利)号:CN202011615779.X,公开(公告)号:CN112815490A;
[2]成孝刚,宋丽敏,任俊弛,钱俊鹏,李海波,一种基于姿态估计的非侵入式人体热舒适检测方法及系统,2019.03.04申请,中国,发明专利,申请(专利)号:CN201910160062.1,公开(公告)号:CN109948472A;
[3]成孝刚,宋丽敏,李智,邵文泽,谢世朋,李海波,基于深度学习的无人机警察系统,2016.10.13申请,中国,发明专利,申请(专利)号:CN201610894675.4,公开(公告)号:CN107038450A;
[4]成孝刚,李海波,卢官明,钱晨,李智,程百川,刘维成,吴蕴翔,基于深度学习的无人机手势交互方法及系统,2016.07.20申请,中国,发明专利,申请(专利)号:CN201610574793.7,公开(公告)号:CN106227341A;
[5]王庆,成孝刚,宋丽敏,耿鑫,陈梦伟,一种基于深层卷积网络的人体皮肤温度检测方法,2020.12.30申请,中国,发明专利,申请(专利)号:CN202011601981.7,公开(公告)号:CN112734003A;(第一发明人为本人指导的硕士生)
[6]蔡勇,成孝刚,宋丽敏,明峥,王晨昕,一种基于yolo改进的物体智能检测方法及系统,2021.08.09申请,中国,发明专利,申请(专利)号:CN202110907348.9,公开(公告)号:CN113723217A;(第一发明人为本人指导的硕士生)
[7]王宏伟,成孝刚,宋丽敏,邵文杰,蔡勇,一种基于生成对抗网络的反射消除方法,2020.12.18申请,中国,发明专利,申请(专利)号:CN202011504507.2,公开(公告)号:CN112581396A;
[8]王晨昕,成孝刚,宋丽敏,朱世远,朱家祥,胡斐,张艳彬,一种面向SFX微流自动化制备的器皿抓取方法,2022.08.31申请,中国,发明专利,申请(专利)号:CN202211059408.7,公开(公告)号:CN115464640A;(第一发明人为本人指导的硕士生)
[9]明峥,成孝刚,宋丽敏,许立环,周阳,朱家祥,胡斐,张艳彬,一种工业级应用的危险禁区人员检测系统及方法,2022.08.12申请,中国,发明专利,申请(专利)号:CN202210967239.0,公开(公告)号:CN115331258A;(第一发明人为本人指导的硕士生)
[10]凤亦飞,成孝刚,慕熙昱,胡斐,明峥,李海波,一种机场低能见度检测方法、装置及系统,2021.08.03申请,中国,发明专利,申请(专利)号:CN202110884347.7,公开(公告)号:CN113723199A;(第一发明人为本人指导的硕士生)
[11]任俊弛,成孝刚,钱俊鹏,耿鑫,王宏伟,李海波,基于改进DiracNet的城市雾霾能见度检测方法,2019.09.09申请,中国,发明专利,申请(专利)号:CN201910846903.4,公开(公告)号:CN110659593A;(第一发明人为本人指导的硕士生)
[12]李德志,成孝刚,汪涛,吕泓君,钱俊鹏,任俊弛,李海波,基于改进独立循环神经网络的高速公路交通流预测方法,2019.03.04申请,中国,发明专利,申请(专利)号:CN201910159828.4,公开(公告)号:CN109903557A;(第一发明人为本人指导的硕士生)
[13]杨牧,成孝刚,张艳彬,赵梦璇,刘宇阳,成恳,基于姿态识别的轻量级室内热舒适分析方法、系统及设备,2023.02.01申请,中国,发明专利,申请(专利)号:CN202310050215.3,公开(公告)号:CN116010873A;(第一发明人为本人指导的本科生)
科研项目
[1]沿江沿海公共安全智能防控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示范,省部级,江苏省科技厅,2023.7-2025.6,主持;
[2]基于分段平稳时间序列分析的高速公路交通流预测研究,国家级,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015.1-2017.12,主持;
[3]人工智能技术中的数据安全策略研究,省部级,工业和信息化部通信科学技术委员会,2021.10-2022.9,主持;
[4]面向智能楼宇的非侵入式检测技术研究,中国博士后国际交流计划派出项目,2016.10-2018.9,主持;
[5]基于分段平稳与深度学习的雾霾能见度检测研究,省部级,江苏省博士后基金,2016.7-2017.6,主持;
[6]基于深度学习的交通视频大数据分析算法及其应用研究,省部级,江苏省科技厅,2016.7-2019.6,骨干,排名第3;
[7]面向智慧办公建筑的能量与热舒适联合管理方法研究,国家级,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020.1-2023.12,骨干,排名第2;
[8]面向大规模可再生能源并网情境的能量高效管控关键技术研究,国家级,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024.1-2027.12,骨干,排名第2。
[9]企业横向课题若干项,2021.10-2024.12,主持。
教学奖励
[1]2023年第十八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揭榜挂帅”专项赛,全国总决赛二等奖(指导教师);
[2]2022年全国大学生物联网设计竞赛,全国总决赛一等奖(指导教师);
[3]2022年挑战杯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校级银奖(指导教师);
[4]2022年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校级一等奖(指导教师);
[5]2021年第18届五一数学建模竞赛,省级一等奖(指导教师);
[6]2021年第七届“北斗杯”大学生科技创新大赛,校级二等奖(指导教师);
[7]2020年第十五届中国研究生电子设计竞赛选拔赛,校级一等奖(指导教师);
[8]2020年“创新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校级二等奖(指导教师);
[9]2016年伟德bv1946官方网站开放课题优秀指导教师,伟德bv1946官方网站;
[10]2016年全国大学生物联网技术与应用“三创”大赛,二等奖(指导教师),中国通信学会;
[11]2016年第十八届“创新杯”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校级一等奖(指导教师);
[12]2016年伟德bv1946官方网站智能互联创新大赛,校级三等奖(指导教师),伟德bv1946官方网站;
[13]2015年全国大学生物联网技术与应用“三创”大赛,三等奖(指导教师),中国通信学会;
[14]2015年度伟德bv1946官方网站微课教学竞赛优胜奖,伟德bv1946官方网站。
学术奖励
[1]江苏省公安厅科技强警奖,江苏省公安厅,一等奖,2021;
[2]国家公安部科学技术奖,三等奖,2023。
人才项目
[1]入选省级“百人计划”,省委组织部,2022.5;
[2]入选南京市公安科技创新领军人才,2023.10。
联系方式
[1]移动电话:13813372706;
[2]单位电话:025-83492416;
[3]E-mail:chengxg@njupt.edu.cn。
备注
[1]愿景:身体健康,家庭幸福,事业有成;
[2]欢迎有志青年报考本人或课题组研究生;
[3]对人工智能感兴趣,具有良好的数学基础与编程能力(Python / Matlab / C / Java),谦虚谨慎,做事积极主动、百折不挠者优先考虑;
[4]作为导师,本人将因地制宜的提供两方面的引导:1) 解决问题的能力;2) 人生发展中一些经验总结与资源辅助。以期帮助同学们更好的发展自己和照顾家人,从而为国家做出更多的贡献;
[5]有意者通过电子邮箱(chengxg@njupt.edu.cn)联系本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