姓名:

高赟

性别:

导师类型:

技术职称:

讲师

邮箱:

yun.gao@njupt.edu.cn

学院:

通信与信息工程学院

专业:

信号与信息处理

研究方向:

多媒体通信

教育背景:

高赟,男,19951月生,江苏淮安人。20166月毕业于伟德bv1946官方网站信息工程专业,获工学学士学位;202212月毕业于伟德bv1946官方网站信号与信息处理专业(硕博连读),获工学博士学位。博士毕业后留校工作,于20236月加入伟德bv1946官方网站通信与信息工程学院,主要研究方向为无线多媒体通信。


研究方向及主要成果 

目前研究方向包括:

  1. 面向“音频-视频-触觉”沉浸式多媒体业务的跨模态通信技术研究

方向简介:由于能够提供实时的远程交互和人类感官的逼真再现,含有音频、视频、触觉信号的沉浸式多媒体业务已被应用于诸如远程医疗等服务新范式中。然而,现有 5G 通信的服务质量难以同时满足其低时延、高可靠、大容量的传输需求。鉴于此,本研究方向以挖掘和利用不同模态间的语义相关性为核心,从信源压缩、码流传输、信宿重建三个层面,开展跨模态通信技术研究。

(2) 触觉编码技术研究与实现

方向简介:伴随着多维度沉浸式交互以及智能信息网络的发展,在多媒体终端引入触觉反馈将提升用户的沉浸感和真实感。随着触觉应用所需自由度数量的增加,信号数据量将成比例增加,亟须研究高效的振动触觉信号数据压缩方案。因此,该研究方向将基于神经网络模型实现信号表征,最终在保证人类感知无损的前提下,设计触觉编码器对实时振动触觉流数据进行高效流式压缩,以降低传输数据量,减缓对视频等多媒体数据流传输资源的干扰。

科研项目:

  1. 国家自然基金青年基金,主持,2024.01-2026.12

  2. 江苏省高校自然科学研究面上项目,主持,2023.09-2025.09

  3. 宽带无线通信与传感网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开放课题,主持,2023.12-2025.12


主要成果简介(论文/专利/竞赛等)

高赟,现为伟德bv1946官方网站通信与信息工程学院讲师。近年来,发表SCI/EI论文20余篇,授权发明专利5项。主持国家自然基金项目1项,市厅级项目2项。获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金奖(排名第一)、研究生电子设计大赛华东赛区二等奖(排名第一)。


代表性著作

[1]Yun Gao, Shouxiang Ni, Dan Wu, and Liang Zhou,Edge-Based Cross-Modal Communications for Remote Healthcare,IEEE Journal on Selected Areas in Communications, vol. 40, no. 11, pp. 3139-3151, Nov. 2022.

[2]Yun Gao, Xin Wei, and Liang Zhou,Personalized QoE Improvement for Networking Video Service,IEEE Journal on Selected Areas in Communications, vol. 38, no.10, pp. 2311-2322, Oct. 2020.

[3]Yun Gao, Xin Wei, Jianxin Chen, and Liang Zhou,Toward Immersive Experience: Evaluation for Interactive Network Services,IEEE Network, vol. 36, no.1, pp. 144-150, Jan. 2022.

[4]Yun Gao, Dan Wu, and Liang Zhou,How to Improve Immersive Experience?IEEE Transactions on Multimedia, 2022, DOI: 10.1109/TMM.2022.3199666.

[5] Yun Gao, Xin Wei, Jianxin Chen, and Liang Zhou,Toward Immersive Experience: Evaluation for Interactive Network Services,IEEE Network, vol. 36, no.1, pp. 144-150, Jan. 2022.

[6]Yun Gao, Junqi Liao, Xin Wei, and Liang Zhou,Quality-Aware Massive Content Delivery in Digital Twin-Enabled Edge Networks,China Communications, vol. 20, no. 2, pp. 1-13, Feb. 2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