姓名:

吕文俊

性别:

导师类型:

博导

技术职称:

教授

邮箱:

wjlu@njupt.edu.cn

学院:

通信与信息工程学院

专业:

通信与信息系统

研究方向:

天线理论与设计、无线信道测量与建模

教育背景:

南京邮电学院,通信工程专业,工学学士(1997-2001

伟德bv1946官方网站,电磁场与微波技术专业,工学博士(2001-2006

研究方向及主要成果 

目前研究方向包括:

(1) 天线理论与设计:在原创的广义奇偶模理论框架内,发展模式综合天线设计法,探索研制各类高性能天线。

(2) 无线信道测量与建模:面向新一代无线/移动通信,探索各类无线信道的传播机制、测量与建模方法。

科研项目:

    1.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面向情景的高密体域网可穿戴多本征模天线设计方法及传播特性研究(61871233),20191~202212月;

    2.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新型电磁波调控阵列理论及其在聚焦阵天线中的应用(2021YFE0205900,子课题),202112~202411月;

    3. 江苏省重点研发计划(产业前瞻与关键核心技术)课题,6G全应用场景无线信道测量、建模和性能评估(BE2022067-2),20227~20266月。

主要成果简介(论文/专利/竞赛等)

吕文俊教授从事天线理论与设计、无线信道测量与建模等领域的教研工作。他是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获得者,中国通信学会青年科技奖获得者,全国百篇优秀博士学位论文提名奖获得者,伟德bv1946官方网站首届优秀研究生导师。主要学术贡献为广义奇偶模理论、模式综合天线设计法和平面端射圆极化天线。主持和完成国家自然学基金项目、国家重大科技专项课题和江苏省重点研发计划课题等项目。在IEEE Trans. Antennas and Propagation等国内外学术期刊发表研究论文200余篇(SCI收录100篇),授权中国发明专利50多项、美国发明专利3项,出版专著3部、译著1部。曾获教育部技术发明二等奖(2019)、江苏省科技奖(2021)、IEEE Trans. Antennas and Propagation杰出审稿人奖等奖励。培养博士、硕士研究生80人,其中1名硕士毕业生获“全国做出突出贡献的工程硕士学位获得者”称号,4名硕士生毕业生获江苏省优秀硕士论文奖,先后承担6门本科生和研究生的教学。

代表性著作

  1.  J. Yu, W. -J. Lu*, Y. Cheng, and L. Zhu, Dual-resonant wideband microstrip annular sector patch antenna with increased backfire radiations, IEEE Trans. Antennas & Propagation, 70(6), pp.4181-4188, Jun. 2022.

  2.  Z. B. Zhao, W. -J. Lu*, L. Zhu, and J. Yu, Wideband wide beamwidth full-wavelength sectorial dipole antenna under dual-mode resonance, IEEE Trans. Antennas & Propagation, 69(1), pp.14-24, Jan. 2021.

  3.  Z. F. Wu, W. -J. Lu*, J. Yu, and L. Zhu, Wideband null frequency scanning circular sector patch antenna under triple-resonance, IEEE Trans. Antennas & Propagation, 68(11), pp.7266-7274, Nov. 2020.

  4. W. -J. Lu* and L. Zhu, Multi-mode antennas: Theory, design and applications, London: Taylor & Francis Inc., CRC Press, May 2022. ISBN978-1-032-27161-3.

  5. 吕文俊,简明天线(ISBN: 978-7-115-51057-0),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205月。